
溶剂效应在液相色谱中的运用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而波谱中的应用中常用的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溶剂效应是指溶剂对于反应速率,平衡甚至反应机理的影响。溶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依赖于溶剂化反应分子和相应溶剂化过渡态的相对稳定性。
溶剂效应在液相色谱中的影响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溶液的溶剂强度强于流动相溶剂强度时可能会造成的峰展宽、峰分叉现象。
主要表现为色谱图上较早洗脱的峰扭曲变形或者开叉,与此同时较晚洗脱的峰则较为尖锐与对称,这些现象显示一个比较特殊的起因――样品溶液的溶剂很可能强于流动相。例如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第一个峰是开叉的,并且与第二个峰相比,明显地变宽了。当样品溶液的溶剂变成流动相时,所有的峰形都改善了,且变得尖锐。
当样品进样时,有可能出现峰展宽,最佳的样品溶液组成和体积将会保持在10%甚至更低,在这个例子里,当样品溶剂与流动相溶剂强度不同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样品未用流动相溶解,因此,有些样品分子溶解在强溶剂(100%ACE),并随强溶剂流过柱子,而有些则溶解在流动相中,从而导致峰分叉。
当样品与流动相强度相差较小,进样影响也会小,第一个峰可能会宽于第二个峰,而当这种展宽导致必要的分离度降低时,这样情况应引起注意,例如使用一根短柱,和5UL进样,这与最佳进样体积4UL相近,用了极性更强的溶剂导致分离度明显的降低。
避免液相色谱出现这类问题的方法
尽量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对于梯度洗脱,采用初始的流动相比例。对于在流动相中溶解度小,必须用强溶剂的时候,减少进样体积以消除溶剂效应的影响。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条件的选择
下一篇:高效色谱仪中谱峰展宽的柱外因素
分享到:
技术与服务
TECHNICAL SERVICES